读懂中国股市走强的四个“为什么”

编辑:222.172.221.99/yx007/200907080956 出处: 云商汇
  •   7月7日,上证综指从3100点处回落至3080点。在大盘自去年10月末连续上涨8个多月并且涨幅超过80%之后,对于中国股市涨势能否持续以及股市上涨是否有基本面支持的质疑声有所增多。

      认真剖析中国股市此轮上涨的成因、性质以及下一步的演变趋势,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为何能够保持持续增长?

      对中国股市这轮上涨质疑的人认为,中国股市原本就是投机市,其下跌至1600点甚至更低都是完全合理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既然国际金融危机来了,中国经济就会必然大滑坡,就会必然“平等地分享”全球经济低迷的痛苦。中国经济不可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迷。

      但事实并非如此,自2008年9月起,中国政府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财政、货币、税收、国资管理、资本市场等多方位进行政策调整,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大幅度放宽信贷闸门,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2008年全年的信贷额度规模,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没有欧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自由泛滥”、“市场化放纵”,不需要花财政钱填补金融机构的窟窿,所以,中国财政和银行系统可以拿出钱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发展”的市场劣势此时转变成为了优势。

      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持续高增长的动力在于必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工业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4.9%,而发达国家是90%,即使是全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9%。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个基本态势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发展,并且有可能实现较快速度的增长。而政府采取的方针政策总的方向是市场化,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那么,一种有序、开放的政策必然吸引市场资源向中国市场聚集。

      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对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借着指责中国是非市场化国家指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其实,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完全一样的、标准化的市场经济。并且,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程,中国政府已经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胡锦涛语)。

      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后起的市场经济体,必然会在发展中借鉴市场经济历史上的一切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善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市场的、法治的、行政的措施,提振各方面的信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上,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上,在财政货币政策运用上,在资本市场政策运用上,努力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平衡,在有些方面,侧重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

      有人指责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治本,甚至连标都不能治,如果不是无知,也是“睁眼说瞎话”。从制定政策之初,政府就已经非常关切调整经济结构这个问题,注重深化改革,远近结合。具体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药”,而长期则重在“调结构”。事实表明,这方面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住房、汽车、家电等为代表的居民消费加速启动,为保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8个多月来股市持续上扬,大体上是恢复性上涨和对中国经济振兴的积极反映,是合理的。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股市涨跌到底和经济周期是怎样的关系?

      有人将中国股市2007年10月中旬至2008年10月的暴跌归结为经济周期的作用。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周期处于谷底盘桓阶段,2008年10月以来的连续上涨行情就只能算是反弹,不管涨幅多大都是反弹。

      诚然,无论国内经济的周期还是全球经济的周期,作为一国的股市,都不能独立其外。但问题却在于,由于中国经济特有的转轨特点和二元制结构,这反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成为中国的优势。面对国际经济的波动,特别是在出口上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中国可以通过发展内需市场加以化解。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股市受到全球性经济周期的影响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低于发达国家。

     

      有专家认为,经济周期是基本成熟的、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而我国与基本成熟的、统一的市场经济体还有差距。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下,经济运行的波动尚无周期性规律可寻。所以,既要积极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又不能简单套用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个问题是,中国能否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学理论?

      长期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一直有人执著地唱空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但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又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表现出极强的抗压力、抗干扰的特性,不断地给国际社会留下一些难解之谜。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如此。

      最近一些年来,不少人把美国股市涨跌作为中国股市涨跌的理由,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中国股市固然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是,影响的路径、机制是需要探讨的。中国经济、中国股市与美国经济、美国股市基本上不具备可比性。拿美国问题论中国问题往往是不可靠的。

      何况,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他们直接和间接地阻挠破坏中国经济的发展、阻挠破坏中国股市的发展,是很自然的。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前后国际上制造的一些事端,还是最近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的一些事端,都可以佐证这一点。

      在学者中一贯唱空中国股市典型是谢国忠。今年以来,他继续其“唱空之旅”:3月30日,他对上海某周刊上说:“整个经济情况不利的因素下,谈论牛市就是个笑话”,“ 现在出现牛市的概率为零”。 4月15日,在一个论坛上说,“现在的上涨只是熊市反弹,不能当真”,“熊市一般是三年,这次遇上全球金融危机,熊市可能会更长一点”。4月28日,他对凤凰网说,“熊市的反弹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结束”。 5月16日,对网易财经说,“我觉得中国的A股是非常贵的一个市场,现在的话是3倍多的市净率,市盈率也接近30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企业就是高成长,过去20年看的话普遍不是那么回事”。 6月8日,他在大众某报上说,“四五月份信贷规模就出现了下降,下面可能还有加息”。

      “现在买资产其实是在往陷阱里跳”,“熊市反弹是个杀人机器”, “A股这轮反弹是虚假繁荣”,是他这一段时间提出的警示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臆测央行要短期内加息,强调“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企业就是高成长,过去20年看的话普遍不是那么回事”,令人难以理解。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较晚,在欧美模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已形成的理论相对成熟,我们不得不把欧美模式的市场经济当作老师。但历史是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后发展经济”体崛起对于传统市场经济模式、传统市场经济理论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等软性因素必然会作用于市场经济本身,因此,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借鉴传统市场经济经验教训,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也将最终解决困扰人们的理论皈依问题。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搞市场化,也要坚定不移的维护自己的金融主权、股市主权。中国不做特立独行,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完善中国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明确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主流价值观,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必需要做的大事。(董少鹏 证券日报)



    附件

关键字:[股市]

留言/评论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